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怎样的土壤,能让未来的大艺术家们“野蛮”生长?丨Art Insight

来源: 南京金地未来学校      编辑:佚名

在很多人常规的理解中,艺术这门学科几乎等同于绘画,但其实,现代艺术家们的道路,并不会走得如此之窄。

艺术家们的创作,可以是释放自我的拼贴设计,是以不同颜色展现个性的独立雕塑……同样,艺术也是一门多学科、多媒介融合的课程。

那些蕴藏在世界艺术宝藏中的历史文化、颜料堆叠中迸发的美学创意、作品背后倾注的爱与情感,正是艺术家们“野蛮”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创新力、审美与思辨、爱与体验、多学科跨界的完美相融,才能造就一个个风格独具的大艺术家。

而南京金地未来学校的土壤,便是“崇尚体艺”的摇篮,是学生通往艺术殿堂的出发站,在这里,我们将无数次见证,每个艺术家的成长与蜕变。

小孩们画的蒙娜丽莎

有50种不一样的微笑50 Mona Lisa, 50 different smiles

在疫情还未反复的3月初,二年级的孩子们迎来了一次另类的艺术初体验。不同于常规的美术课,这更是一次美术与多学科课程融合的艺术探索课程。

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学生们足不出户便能够在线上感受巴黎卢浮宫的丰富馆藏与艺术气息。原本静态的蒙娜丽莎,在奇妙的镜头语言中变得鲜活而生动。

“蒙娜丽莎其实是佛罗伦萨一位布料商的妻子,这幅作品是他们夫妇俩定制的肖像画。”

“《蒙娜丽莎》运用了'渐隐法',即每一层都很薄一共绘画了40多层,这样会让蒙娜丽莎看起来非常细致自然,就像真人一样。”

“那么,看到蒙娜丽莎的眼,你觉得她的微笑传达了怎样的感觉?”

她的笑容镌刻着时代的印记,记录着达芬奇的创作心情,让学生们不禁好奇这背后的故事。

老师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总结画面的特点与规律,并鼓励孩子们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分享与讨论,将课堂所学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自此,孩子们认识到艺术创作并不是仅凭空想就能妙笔生花,而是要将自身知识、生活经历与所见所闻融入到作品中,在欣赏世界名画的过程中提升审美与思辨的能力。

每个孩子笔下的蒙娜丽莎,都是创意、爱与情感的不同投射。

被阳光、微风、花朵包围着的蒙娜丽莎,看起来那么的温柔;现代都市的钢铁森林与车水马龙,也许是蒙娜丽莎穿越到21世纪会看到的景象……

对艺术的创新初体验,是南京金地未来学校这片土壤中微小的一颗颗种子,等待阳光雨露,便可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现在及未来,更多的种子正在被种下,请拭目以待。

我找到了喜欢的艺术家

学习他、致敬他、超越他Learn and surpass my favourite artist

艺术的兴趣大多始于不起眼的生活碎片,动漫、书籍、博物馆,甚至一次外出游览,都能够带来美学灵感的迸现。

但要把大艺术家作为未来的奋斗目标与终身热爱,这种琐碎的体验并不够,学生们更需要系统地学习新知识,将这些散落的日常体验归纳,融合进思想的血液中,让作品拥有自己的灵魂。

南京金地未来学校的艺术班,便是这群未来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孵化地。

G9

初步接触艺术设计学科系统的学习;

G10

处于Pre-Alevel教学阶段,在未完全明确自己未来感兴趣的艺术方向之前,老师会给学生们进行详实的艺术专业介绍;

G11

备战今年5月的Edexel的Art&Design学科大考,在论文和作品集中展现自己对艺术与设计的理解与追求,预祝他们获得佳绩。

在艺术设计的系统性学习过程中,艺术家调研便是创作之初不可或缺的一步。找到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喜欢的艺术家,研究其作品和风格,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厘清创作思路,形成自己的风格。

最近,艺术班的课题之一便是艺术家调研。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绘物体,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这点与Victoria 的主题创作理念不谋而合。

与Victoria 的交谈让我想到冷抽象和热抽象中的一些元素,她也很喜欢Piet Cornelies Mondrian的作品。

在一众艺术家里,Victoria最终选择了Georges Braque——立体主义运动创始者和雕塑家、Joan Miro——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和Lawrence Saul Heller——建筑设计背景的艺术家,并提取了每一位艺术家作品的关键特征,结合自己的主题探讨了如何进行之后的研习创作,非常好!

学生们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调研,探讨艺术家作品的呈现形式与内在核心,将在调研中获得的信息和自我的感官情绪相融合,在头脑风暴中发散思维,最终将灵感具现成完整的艺术主题作品。

艺术Fang老师点评

Ashley同学起初对于南京雨花石的纹样很感兴趣,在同类视觉的资源中进行搜索时,被世界上一些绮丽壮观的地形地貌所震撼,并选择在自然景观这一课题中进行探索。我们考虑选择用一些曲线和高饱和的色彩来进行美学表达,并尽可能尝试不同的媒介和材料。

在艺术家调研部分,我们主要针对高饱和色彩、曲线分割、抽象化和几何小元素表达这几点来筛选艺术家。在给Ashley推荐一些相关网站后,Ashley对Mira Dancy的作品很感兴趣,这位艺术家用弯曲的书法线条和密集的几何构图描绘女性,她创作理念也给学生带来新的灵感,贴合学生的创作初衷,我们探讨了之后的创作计划。

Ashley喜欢的另一位艺术家以色列艺术家David Gerstein,他的作品题材大多源自于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观,表现手法大胆创新,色彩明亮鲜活。

Ashley对他的作品进行媒介、形式和题材的分类,并针对每个部分进行了特征提取和个人反思,最终汇总成自己的创作灵感。同时,Ashley选择他的一幅作品,用电子绘画的形式进行了研习创作并展示了创作过程,非常棒!

在与艺术家交锋的刀光剑影里,我们窥见艺术生们自我情绪与才华的绽放。

在今后的日子里,这样的课程还将延续并不断深入,这些系统性的学习正强化着学生们的艺术脊梁,支撑着学生们在艺术理想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正是南京金地未来学校的艺术土壤,让这些未来的大艺术家们“野蛮”生长,春风已至,静待蔓草燎原。

相关新闻 更多 >